铃声就是“号角”基层医护披星戴月战“疫”线



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基层医护人员便开启“24小时待命模式”。白天保证基本诊疗及社区防疫工作,晚上禁止关机必须随叫随到。“我的行李从年后第一天回南京,就收拾好了放在床边,不管何时,只要手机一响,随时出发。”1994年的小姑娘傅雅娣说。

铃声就是“号角”基层医护披星戴月战“疫”线

凌晨急召,13个小时后才给男友发信息报备

“我是昨天夜里12点左右,突然接到任务电话,就赶紧收拾出来了,一直忙到吃午饭,匆匆忙忙才给男朋友发了条信息,还不知道有没有回呢?”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傅雅娣穿着防护服,一边清点物品,一边告诉记者。

今年刚刚25岁的傅雅娣前一天白天还在医院上班,“扫楼”监测体温,没想到晚上就接到了派遣任务——到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,这一去至少要7天,一个人在南京的她根本来不及跟家人及男朋友打电话报备,从夜里一直忙到中午,刚给男朋友发了信息,还没等到回复,就不得不开始下午的任务。

1992年的护士王筱倩新婚不久,从休完婚假后一直忙到现在,已经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隔离了3天的她,在来之前只跟家人简单地打了个招呼。“家人对于我来到‘抗疫’一线,还是非常支持的,我来之前也算是带着他们的叮嘱,每天在休息的时候都会发信息联系,只是回复得不大及时,有时候是睡着了,有时候则是太晚,只要穿上防护服,电话肯定是不能带的。”王筱倩尴尬地笑着说。

“中坚力量”挺身而出,是责任更是担当

全科医生陈红湖今年40出头,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,在奔赴“抗疫”一线之前,他主要负责宝塔桥街道桥东社委会的家庭医生团队长。他在接到疫情通知后,大年初一就从老家安徽赶回了南京,从初二开始,白天黑夜连轴转,一直忙到现在。一夜没合眼的陈红湖眼睛里还隐隐有点红血丝。

“我算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吧,面对新冠疫情,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,挺身而出是责任更是担当,我报名时排的也是第一梯队。”陈红湖说。

陈红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,对于陈红湖此次报名站到抗疫的第一线,她非常理解也十分支持,但谈到家里的老人时,陈红湖告诉记者:“家里老人都在安徽老家,没有说,他们知道我来上班就行了,跟他们讲太多会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。”

党员带头扎根一线,医院班子是基石也是后盾

jbo竞博·电竞app

鼓楼区宝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龚治飞告诉记者,此次支援一线“抗疫”的医护人员都是自愿报名,刚发出召集令,转眼间几乎全员出动,“我是党员我带头!”“我年轻我先上!”……最后不得已只能根据需要,按报名的先后顺序组成梯队,随时有任务,随时通知,他们从不推托,有困难的克服困难也要上。值得一说的是,很多已经被借调出去的医护人员,当得知情况后,也都主动报名,迎难而上。

据记者了解,不仅如此,该院领导班子成员更是做足了工作,后勤的同事跑遍了整个街道就是为了给前线的同事买胶鞋。主任龚治飞、书记罗群分工协作,做好协调的同时,每天都会辗转各个社区和观察点,为一线的人员解决切实的困难。护士长张雅静不会开车,但是为了能及时做好对接,白天在医院上班,晚上机动,还把丈夫临时征用了充当司机。

“医院护士很多都是90后,面对这样的疫情,他们虽然报名,但当任务突然落到自己身上,心里难免会忐忑不安,我亲自去接送他们,从姐姐的角度安抚他们的情绪,多少让他们会觉得温暖一点,安定一些。”张雅静说。

  • 2025-04-26 12:12:40
  • 11